我很确定年少时临摹过颜⽂樑的油画作品,通过上世纪三⼗年代印刷刊物的模糊⾊调感受到他留法时的异国⻛情,从那时起我对⽼⼀代留欧的先⽣们始终⼼存⼀份敬意。绕过乌鹊桥路,⾛下路基,顺着⽔道弯曲前⾏。⽔路,是苏州的⼀⼤特点,这让我想起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格局,⽔才是城市的真正主⼈,北京如此,东京汴梁也是如此。时过境迁,⼤部分⽔道由于⼈⼝增⻓⽽遭到填埋,以⾄于我们只能看到⽔和桥的地名,⽽完全听不到⽔声了。⽔是轻柔的,正好中和建筑及道路的刚硬,桥则是⼈类发明物中的佼佼者,像极了时空穿越的物件,尤其是弯弯的拱桥,想象古时的制⾼点,将弯曲的⽔道和层层建筑物置于地平线之下,这是⼀种理想的视觉空间。⾛在⽔边,我常常有意忽视周围的现代化建筑,并不单单是因为它们难看,还有它们和古城的⽐例很不协调,太⾼且体量太⼤,它们的存在完全是对古城以往空间的严重压迫和不尊重。
转过⼀个S形弯道,⼗⼆根巨型的罗⻢柱⾯⽔⼀字排开,头顶着根⻓⻓的横梁,远远看横梁上⼀排识别度极⾼的书法字题:颜⽂梁纪念馆。这让我顿觉⼤失所望,⾯⽔⽽坐,还是决定把眼前的丑陋速写⼀张留作记录。暂不提这个罗⻢柱建筑属于极度的四不像作品,单纯想象沧浪亭的⽔边出现⼀个如此奇形怪状的⼤家伙对传统中国园林的破环是多么的严重,就连当时的建筑设计师也觉得实在⽆法协调这古怪建筑,让⼀排直直的⽔杉成为⼀道⾃然的屏障,要知道,⽔杉⼏乎没有被应⽤到中国园林的案例,这些树⽊直愣愣的毫⽆美感。罗⻢柱⼦建筑纯属哗众取宠,看来⽆论何时何地,哗众取宠的⽬的应该都是⾮常单纯,那就是为了⾦钱和利益,历史我们很难看清,现实则要明晰很多。很多⼈和很多艺术家都明⽩,艺术与理想不可量化,⽽价格常常让艺术家⾛⼊歧途。我看不上到处兜售理想之⼈,更看不上除了到处兜售理想别⽆他求之⼈。不仅仅是价格标注,还有沽名钓誉,这些都是⼈类灵魂被现实量化的⽆奈体现,当⼈处于饥饿状态、垂死挣扎的边缘,任何获得物质的⼿段都能被理解,求⽣是⽣物的本性,抢劫杀掠都在⼿段名单之中,我认为都应该被理解,毕竟在⽣存与死亡之间,⽂明有可能存在,只是在距离死亡⼀步之遥的地⽅⼀切都不再重要,虚伪也是如此。但是,这些求⽣的本能常常会形成习惯,社会将不择⼿段造成巨⼤的集体惯性,即便是很多⼈早已经离开死亡的威胁,为了娱乐和打发⽆聊时光,追名逐利可以成为替代⽆聊⽣活的最⾼追求,不惜践踏⼀切,这很可悲!好在颜先⽣的作品中揉进了他严谨的艺术观点和时代特征。我可能会理解,哗众取宠的建筑为的是让当时的财主拿出钱财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先⽣的艺术观点和美术普及思想并没有被太多的世俗和物质所污染,也因此,画⾯才能更好的体现艺术家的艺术理想和其真正的艺术灵魂,对于买卖,⽼⼀代艺术家为当今的跳梁⼩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与榜样。
在最后离开⼤厅时才在不明显的地⽅看到⼀⾏⼩字,本展览馆的所有作品均为⾼仿作品,⼀句话,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印刷品。妈的(实在忍不住要骂娘)!美术馆中展览⾼仿印刷品,唯中国独有,这是⼀个⾮常奇特的现象。中国⼈根本不尊重古⼈的⽂化与艺术,这句话应该没有⼈会反对,尤其是我这个年代出⽣的⼈更应该感同身受,我们都参与过破四旧,砸烂⼀个旧世界,建⽴⼀个新世界的理想犹在⽿旁,再远⼀点说,新的朝代⼀定建⽴在旧朝代焚毁的毁寂之上。所以不要告诉我,我们看不到原作的原因是出于对⽂物的保护,这个保护从⽂化和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更多可能性是没有⼈愿意为⺠众的⽂化审美承担责任,这些⽂物可以⾃⼰烂在仓库之中,可以被不知名的偷盗之⼈所盗窃,但是
绝对不能被⽤于丰富⼈⺠⽂化⽣活⽽展览展出,因为⽆⼈能够为此承担多余的责任。也许还有另外⼀个原因,中国历史悠久⻓达⼏千年,⻛尘仆仆来到今天,也许有太多的⽂物被⽆端损毁、遗失,就像是我和保安的⼀段对话:我:“看了半天全部是印刷品啊!原作都哪⾥去了,为什么不拿出来展览”?保安:“原作有些都在地下室保存着,恒温恒湿。何况⼤部分都已经遗失或损毁了,即便是
拿出来,也都不是个展览了”。可⻅我们的历史对于⽂化的态度。突然想起巴⽐松画派⽶勒的画室,也是⼀个对外免费开放的景点,不同的是进的画室并没有⼀幅⽶勒的画作被展出,在墙⾯上有⼀些很⼩的⿊⽩复印机复印的画,旁边标注着艺术家创作年代以及轶事,最关键的是告诉我们,这些作品都被收藏于世界的哪⼀家美术馆或博物馆之中,从中透露出⼀丝⽂化⾃信。我最后看看装饰华美的油画框,再⼀次认真看看⾥⾯装是的⾼仿油画作品,实话实说,⾼仿技术甚是惊⼈,在没有看到墙⾯上的⼀⾏⼩字时,我⼀直认为,展览展出的是真迹。⾛出罗⻢柱,⽤⼿拍了拍柱体,韩⽼师吵着嚷着出现在河对⾯:“假的、假的、太他妈假了”!
我决定在阳光下等他参观结束。⼗⼏分钟后⻅他依旧嘟囔着⾛出颜⽂樑纪念馆:“连作品都是⾼仿的、都是假的,这罗⻢柱,也太假了”!“不说了,时间快到了,我们听昆曲去吧”!
苏州的夜晚不下⾬那是⼀⼤遗憾,不出意外今晚有⾬。站⽴⼭塘街最⾼的桥⾯中央,⾬虽不⼤,两分钟就能将⾐服打湿。⽔⾯与路灯婉转,时有⼩船来去,熙熙攘攘热闹⾮凡,虽仅七点,天已暗⿊,灯光将头顶的云彩染红,⾬滴从云缝中拥挤⽽下,花岗岩桥⾯熠熠折射着灯红酒绿。好⼀派江南⽔乡胜景。丝⽵之⾳伴随着⻥虾⾹⽓,让我忘记博物馆中⾼仿的假货吧,颜⽂樑作品中有⼀幅描写三⼗年代苏州夜景图,画⾯中的场景今晚犹如再现,霓虹灯有节奏的闪烁,星星和乌云同样呈暖红⾊,湿漉漉的地⾯,⼩船和洋⻋交相辉映,唯⼀不同的是画⾯中的⼈物少之⼜少,不像如今的⼭塘街拥挤不堪。昆曲的情节很快让我回到地⼴⼈稀的古代,帅⽓的三弦和矜持的琵琶,痴情⼥和忘情郎。春⾬中的夜苏州,⼀切都是存在。